切换到宽版2
  • 6852阅读
  • 47回复

念水的咏叹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鱼标本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3-01-31
— 本帖被 子期 执行加亮操作(2013-01-31) —
  
林老师的阳光房,不论面积,只看其内豢养的品种,便足以叫我这井底之蛙视为朝拜圣地了。

fong哥养出的剑沙,似乎也是很有内涵的。
    
                                                       念水的咏叹调
    
    题记:世间万物,试问何物最抒情?最拨人心弦?思来想去,许是音乐。音乐的魔力,在于能滋养心田,直抵灵魂。

    言之音乐,家母便是爱好文艺的,年轻时做过舞蹈演员,善民族舞,尤以藏舞为最。且既弹得钢琴,又拉得手风琴,表演起来,洒脱自然。如今退休赋闲在家,依然离不开音乐,每日或歌舞,或抚琴。元旦那天,坐在钢琴旁,一口气弹奏了六七首时下流行音乐,行云流水一般,直灌入耳,萦绕脑海,叫我久久无法忘却那悠扬曲调。

    至此,我是羞愧的。母亲的文艺细胞半点儿也没遗传给我。虽曾经被迫按在琴旁练过指法,如今早已忘于脑后,盯着琴键,仅能知道个1234567。欲借音乐来抒情于我是不能了,尚好,还有电脑可供依托。我权将拼音当做乐谱,将此键盘当作彼键盘,咔咔哒哒之间,试着敲出一个心中赏鱼和望水的咏叹调来。


    章节一:冬雪婉歌
    听闻不同星座有不同属性,双鱼座的我,属性归水。对于星座我是不懂的,然而我却是喜欢水,望水便欣喜。这也不为怪,中国古典语境中,诚如“酒”、“柳”、“风”“雨”这些念之便诗意盎然的词汇中,多和水有关。去年的北京,四季更替中,水量充沛。先是一场夏雨浸泡了整座城市,后有数场细雪素裹了天地之间。同样的水,比之夏夜暴雨狂乱,我更喜隆冬雪花静默。在我看来,四时之气中,因雪的点染,唯冬季最浪漫。

    俗语说得好;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冬日起早,是个考验。而落雪的清晨却有不同;尤记那日拂晓,天昏地暗,揉着惺忪睡眼踱至阳台,一推门,空气凛冽,砭骨寒冷。望窗外,瑞雪纷纷扬扬染白了世界。心,立时陶醉于这天凝地闭庄严肃静之景,细观,那傲然挺拔的松树之上,雪压枝头,喜鹊声声。此一幕,不免动情,可谓真冬日,真清爽。自叹早起的值得。

    回首看,阳台上那一盆水,透着清冽。鱼在其间,静如处子,方显岁月悠然。进屋,暖气正热,有20余度,门里门外,天差地别。室内之鱼,因温度稳定,只顾竞相乞食,不知四季有冬,倒也怡悦。靠缸而坐,鱼在水中上下轻舞,摇头摆尾,如一群饥肠辘辘的孩子,眸中流露出一份期盼,如此,不免心生爱怜,急忙伺弄。喂过室内之鱼,再至阳台撒食,情景则全然不同,面对美食,那盆中鱼仅是偶有游动,觅食却不迫切,慵懒的姿态中透着一份傲世的筋骨。

    我观水窃念;寒冬清冽之水,不单锤炼了鱼的体魄,许也磨砺了鱼的意志。人们喜爱不畏风雪的自然之物,由来已久。古人便对傲霜怒雪的青松和梅花多有称颂;如松柏后凋,如雪胎梅骨,这些咏赞,多是托物言志。至于家中几尾鱼儿,我虽不敢“言志”,却也似乎读出它们那凌寒留香之态。愈冷,愈能吟出那看似平庸实则坚韧的鱼之味吧。于此,我更爱阳台上藐视雪窖冰天的盆中之鱼。

    窗外雪花纷飞,这等好雪,不可辜负。洗漱完毕,顾不上早饭便披衣外出,去细细体会冬日的馈赠。欲踏雪,还是远离嘈杂街道更妥当。就近,漫步至元大都遗址公园。恰逢那些时日在读元曲,总想不通那尚不足百年的元代,生活在刀光血影,马嘶人喊中的雅士们所著的词曲,为何能如此悠然雅致。想不通,便只有赏雪。天地茫茫,雪随风急。抬眼望去,混沌的四周却也一片银白。行路,脚下咯吱作响,足迹清晰,却也感叹辱了雪的洁净。就这样走走停停,享受着四时中最美的那一刻。

    好大雪,直扑面颊,很快染白了衣装和头发。雨水是喧闹的,即便细雨蒙蒙,依然淅淅沥沥,提醒着万物它的到来。冬雪却是贴心的,纵使雪片大如鹅毛,也缓缓而致,悄悄地,丝毫不愿惊扰这个世界。比之降雪,那鱼则更加贴心;哪怕饿了,病了,痛了或是即将离去了,依然不会鼓噪,只愿默默地望着人,盼着人的眼眸中能闪现出它的身影。鱼不知抱怨,只知安静的等待着命运的裁决。游于四角方寸之间的它们,许是在用独特的方式来参悟这个世界,来体会人的私欲吧。

    雪还在下,路还很长,拐角处,不知该何往。止步,抓一把雪,冰冷刺骨,晶莹剔透。雪是美的,却无法永恒。冰晶玉洁的雪花从云端飘落之时便宣告了自身的毁灭。虽如此,却也依然徐徐降至人间,沾染了世间的浊秽,随着温度的变化,圣洁的雪花终将化成一滩污水。那昙花一现的美丽,正如缸里缓缓游动的鱼,正如随风飘散的青春,正如匆匆而过的时光,正如一去不返的过往……那昙花一现的美丽,在浪漫间带有丝丝凄凉。

    雪的诞生,是为了迎来终结。而人的诞生,则会有太多的梦想和牵绊。只是,人生多酸楚;青年时代,人多骄狂。自信可胜世间一切,唯我独尊。但在这藐视一切的背后,才知晓自己能力有限,遇挫后又都暗自神伤,总喜自叹自怜,无病呻吟。人到中年,懂得了忍辱负重,懂得了谨言慎行,却因肩上担子渐重,时常被各种琐事缠身,总想逃避现实,逃来逃去才发现,无处可逃。步入老年,因时间的沉淀,终于发现了人生的幸福之处,欲细尝慢品,倍感珍惜时,才感到流年似水,光阴似箭。

    望着雪景,感叹岁月飞逝。待迎新贺岁之时,我已年近而立。此刻的我,既没有暗自神伤的雅兴,也没有逃辟现实的资本,更无珍惜时光的意境。有的,只是追忆过往。这许多年来,自问都有哪些坚持呢,钩沉索引,唯有对鱼最执着了吧。也罢,人生能有一偏执才会更加有滋味。抬头,路灯柔和的微光照不亮晨曦的薄雾,雪片纷纷愈显灯影凄迷。我参不透世间的沧桑,只愿缓缓而行,将自己融入那茫茫雪色之中,以求忘却纷扰。绕园一周,抖落掉飘散至身上那冬的名片,却驱散不了心中对冬的留恋。折返,冒雪而来,踏雪而归,将冬日清晨美景记下,不枉此行。

    进屋再至阳台,望着窗外雪景,赏着盆内水清。雪纷飞而心湛然,水凛冽而鱼悠缓。泡上一盏花茶,守着内心里最值得珍惜的心情。



艺术家所养出的鱼,似乎都是和自身身份很般配的。

桃花氏的“向日葵”,周身亮闪闪的宛如银币一般璀璨,暗示着生命的韵律,舒缓的流出了华彩乐章。

    章节二:玩养之间
    据说世界上表达最精确的语言是英语,而最深邃最具内涵的,一定是汉语。汉语玄妙,一个词汇甚至单一个字,便有多种含义,或褒,或贬,全在听读者的理解。境由心生,字意因人而不同。诚如养鱼,实为兴趣爱好,因消遣而为之,当属玩的范畴。但时下养鱼人多不喜被称为玩鱼,因玩有丧志之嫌,有轻薄之意。然,殊不知玩字亦有其深邃的意境。将爱好称之为玩,是有传统的;恰如古人将古董谓之古玩,将玉佩,折扇等把件谓之玩物。《说文》有解;玩,弄也。这个弄字,细品,便勾人遐想,回味无穷,不可简单的定义为是褒义是贬义。套在鱼身上,比之养字的乏味,我更喜称之为玩,因玩字更见真情,见意境,见心性。

    时下养鱼人虽多不愿被冠以玩字,却都愿意被唤作玩家。当然,这也是有传统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因地大物博,人才辈出。从古至今,称为“家”的名人不少;思想家有孔子,哲学家有王阳明,天文学家有张衡,地理学家有徐霞客,书法家有王羲之,画家有顾恺之。这是远的,再说近的;男高音歌唱家有魏松,舞蹈艺术家有杨丽萍,评书表演艺术家有单田芳,著名收藏家有马末都。由此可见,当一个人在一个领域达到了一定的造诣时才能被冠之为“家”,因此,这个“家”字自然令人趋之若鹜。

    那何为玩家乎?老师曾有个定义:要有金钱,有时间,有真情,有文化。标本愚钝,窃以为能将此四条集于一身的,恐非贾宝玉莫属。倒不是我矫情,那金钱和时间对许多人来说自不在话下,难便难在真情和文化上。真情绝不是一句喜爱就可以涵盖了的,还要执着,还要有内涵。而文化绝不是有学历便可,还要读懂所玩之物的文化底蕴,要经历岁月的沉淀。当今时代,能收心戒燥,忘却浮华之人少之甚少。倒是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老先生,出身门第高贵,自幼习古文,通英语,用一生的时间将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研习的明白,收藏的用心。且一直妙笔,能把世俗书成文化,真不愧为第一玩家称号!

    标本我本是井底之蛙,视野狭隘。言之养鱼,却也自认眼中有三位玩鱼人最近玩家一称;头一位,为养鱼特意花了数百个买了套带50平米露天阳台的宅子,又将阳台修成了阳光房,其内摆满了鱼槽。鱼,养的精致。而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对于鱼文化的理解早已深入骨髓,流入血液。数年间为鱼而作的文章,每每读之,都令人心潮澎湃,感动许久。标本试探道:“您真可算是玩家了。”对方回道:“差得远,业余爱好而已。”嗯,如此低调自谦,让我无地自容。再一位,这几年为寻好鱼,跑遍了半个中国。听闻哪里有好鱼,打起背包就出发,此等情怀和执着,可谓发烧级中的发烧级。为了养鱼,在院内修了大棚,后发现一个不够用,又跑去租大棚,一两年间,养鱼费用的投入极其可观。且做出了不少好鱼。标本又试探道:“您真可算是玩家了。”对方回道:“就是喜欢,瞎玩而已。”嗯,好一句瞎玩,平添了几分意境。后一位是艺术家,爱好摄影,最可贵的是能写得一手好诗,所作文字,清新脱俗,读后,满口余香。那鱼养的也是色泽浓艳飘若仙子,和主人艺术家的身份倒也般配。标本再试探道:“您真可算是玩家了。”对方回道:“不敢,业余爱好而已。”嗯,又一位业余爱好。如此说来,这些静心养鱼的人对虚幻的名利是不屑的,他们做的,仅是真实面对自己,看清自己罢了。而读着那些老一辈养鱼人的传记,知他们勤勤恳恳的饲鱼弄水,数十年如一日,如履薄冰一般。再看他们所作文字,只有真情和谦逊,没有丝毫做作。当然,更看不到当下那虚拟维度中,随处可见的沾沾自喜之态。

    而我,在鱼面前既不敢言之为养,更不敢称之为玩。纯属瞎起哄的“混混”而已,自觉惭愧。境由心生,鱼事和人事许也是相通的;有些人做事如同默默耕种着自己的土地,人们无法记住他,却能看到他培育的果实。有些人做事如同穿着皮鞋行走在柏油路上,虽然一路上踢踏作响,回头瞧,却找不到他行进的足迹。虚实间,我是无法看清那世事的魅影了,总觉人在鱼身上附加的浮华,和在鱼身上压榨出的虚荣,更似水中月,镜中花。就像我看不清是形式的迷幻还是迷幻的形式,如同我品不懂是生活的挫折还是挫折的生活一样。于此,自认做个赏鱼的“混混”也是好的,能闲暇之时,坐在鱼缸旁慢慢“品尝”着“混混”的轻松自得,相忘于江湖才最显闲适吧。


清水氏所养之鱼,浓艳的也能带有一丝内敛,素颜的也能带有一丝绚烂。

顽皮凶悍的蝴蝶,让fong哥也养出了意境,可见细节处的真情最动容。

    章节三:亦俗亦雅
    和玩字养字不同,俗和雅两个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孰褒孰贬。《荀子 荣辱》中对雅字的注解是“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俗字的定义更加明朗;“大众化,常见,最通行的,趣味不高的。”先不论此注解放在时下是否正确,但至少和俗字相比,雅字才是世人所追求的目标。可是,当人们在追捧雅的“清高”而鄙夷俗的常态时,殊不知那雅和俗却也是共生的。正如赞赏艺术的高雅时会发现,剪纸和刺绣等工艺品也被唤作民俗文化,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也被唤作通俗歌曲。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雅是属于小众化的,俗是属于大众化的呢。一些养鱼爱好者喜欢收集稀有品种,越是别人没有的越能激起兴致,认为猎奇的心态便是雅,能做到孤芳自赏便是雅。恰似贾环做的那首“冬月开花独我家”一般,无非是自我陶醉于形式的幻象之中。诗是雅的,而打油诗却雅不起来。至于孤芳自赏,也是难上加难,网络信息时代,世间又能有多少秘密可言呢?口耳相传间,小众化的“雅”势必会发展为大众化的“俗”,试问谁又能梳理的清雅和俗之间的关联呢?

    这倒是应了马末都那“艳俗—含蓄—矫情—病态”的审美倒金字塔论调。简述此论调便是“当审美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时候,只要进入病态这个层次,就会呈倒金字塔状,突然释放,然后就变成最普及的事了。”如此,还是林老师说的通透:人生过半,日渐懂了世俗,便有了“接地气”的心念,在所谓的“雅”与“俗”间,不觉放下了执着。于此,阿城(《闲话闲说》)讲得好;“中国读书人对世俗的迷恋把玩,是有传统的,而且不断地将所谓“雅”带向俗世,将所谓俗弄成雅,俗到极时便是雅,雅至极处亦为俗……”

    话回鱼事,回顾自己过往文字,总喜欢将赏鱼当做雅事。动辄便来上一句“鱼乃闲静优雅之物,养之不独清目,兼可清心。”只是不曾深思过,观赏水中之鱼的妙曼虽为“雅致”,但鱼毕竟是活物;是活物便要果腹,要排泄,要追逐,要交媾。而这些又是“粗俗”的。至于紧随流行趋势来求新求奇之心性,更似雾里看花般迷惑着人心,并不真切。倒是那缸中潺潺流动之水,在过滤器推动下,更替轮回间,愈加清透,方显“洁净高雅”。再读林老师那句“鱼无常态,人无常性;卓然弄潮者,回头看,多不过是随波逐浪罢了。”才觉最精辟。进一步窃念,我因读不懂“世俗”所以才读不懂人生,而读不懂人生却依然要去追捧“雅致”,便多有自欺欺人之嫌。执迷于“迷幻”虚无的心态正如思想被困锁在铁屋子里一般,待久了,还恍觉是座秀丽的后花园。于此,方读出了自己年轻浮华心态的稚嫩。

    品茶当是雅事,好茶如好诗。元旦,有好友馈赠普洱礼盒于家母。母亲赏了我一个茶饼,隔日泡上一壶,细品,喝不习惯,自觉还是那北京的茉莉花更对口儿,最香甜。看来,高雅之物我是高攀不起的,唯有立足泥土,回归自我,学会“接地气”才够真实。喝茶的人都知道茶泡二遍最入味,而我却不管,茶叶总能泡上六七遍,是谓饮牛。放下“迷幻”,乐于“世俗”,这样的日子最实在。呷上一口茉莉花,咬上一口“自来红”,美到了心坎里。



从九亭老师那里“窃”来的水泡图片,看上一会儿,便觉心醉。

fong哥的“黑蜜蜂”,前辈养鱼的真情和做人的沉稳,都被我视为榜样,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三湖”爱好者

    章节四:知与不知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可见他一生都是在求知和思索的,但思来思去才发现天地浩瀚,越是去“思”,越是看清了自己的“无知”。还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意境深刻,用一句话总结了一生的领悟:“我唯一知晓的,便是自己一无所知。”诚然,两位先贤因看破了世事迷障的幻像,更清晰的认识了自己,悟出了大智慧。时过境迁,思考的魅力早已荡然无存,望浮世,大智慧的人不常见,耍小聪明的人却数不胜数。曾几何时,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逆流挣扎时,恍然间发现那知识的答案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找到得体的虚荣称号和虚幻的高帽子来伪装自己。这,也算是一种捷径吧。

    曾有一喜好“三湖”慈鲷的鱼友在网间和我聊起了家中之鱼疑似变性的话题。此事也并非奇闻,那水道沟壑中的黄鳝,珊瑚礁岩中的红鲷,玻璃鱼缸中的红箭皆有此等本领。此外,喜好两栖爬宠的都知道;部分蝾螈和一些蛙类在恒温下也都是同性,只有历经冬眠,气温变化时方能显现性别差异。这些,本是大自然的玩笑,作为业余爱好者,若非意欲繁殖,知与不知,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三湖”慈鲷变性,我是不知的,鱼友言及:应找资深人士“研究”一下。这句“研究”,仅是戏言,但时下有些人却真的认为自身所从事的养鱼之事,是“研究”工作,常以“专家”身份自居。于此,便太过了,失去了对鱼那玩、养,品的真性情。

    言之“三湖”慈鲷,似乎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人亲身前往东部非洲,潜入那三条古老神秘的湖泊中一探究竟。我们对“三湖”慈鲷的了解,多是通过翻译西洋人所著的学术文章来解析的。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们有实践,但只是停留在观察自家缸中之鱼再结合外文注解之上。那鱼在野外真正的生活状况,没有经历长年累月的水下观察,是无法一脉贯通说清的。动物学者了解一个物种,是要长久的在野外对一个种群甚至数个种群进行跟踪,观察,分析,研究和考证的,还没听说过有哪位动物学者是靠在动物园的观察而成果丰硕呢。至于学者所著文章,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观念,便会书写不同的文字,一家之言,做不得真。中国俗语说得最好——眼见为实。对于“三湖”,我们更像是去景区参观,确实是见了,但仅是撩开景点的门帘窥探了一眼,有这一眼垫底,再加上翻译的导游图,于是我们便自认为“实”了。这,不够严谨,多少有些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的意思。倒是那一直渴望“脱亚入欧”的岛国,尚有一专研“三湖”的学者,能亲往东非,住茅屋,划木筏,鲁滨逊的日子很是潇洒。

    标本此番言论是否是做作的矫情?是否是给狗戴嚼子的多余?自认不是。长久以来,我们太喜欢虚荣和虚浮了。君不见处处在大唱赞歌,相互吹捧,争戴高帽吗?突然间,流入市场不过短短二十余年的新生事物,也能涌现出大量的“玩家”“专家”甚至“科学家”,虚来虚去,便忘记了实。在这个极力标榜自我的时代里,尚有几人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呢?时下鱼事中所谓对“知识”的辩论,无非是对名利的相争罢了。可见中国封建科举制度里那博取功名,分出等级的核心思想是不灭的,依旧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难怪鲁迅先生会对科举制深恶痛绝。当然,对于那些为了丰富鱼友知识,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翻译外文供大家查阅的人我是很尊敬的,他们更像是逆流而行的小舟上的舵手,指引着人们求知的方向。比之不断给自我镀金身戴高帽的浮躁之人,为大家做翻译的人更显得脚踏实地,也更可敬。在翻译洋文破解未知的背后,有些人是为了粉饰自己以便卖弄夸耀,有些人则是为了推广知识去造福大众。就像那首小诗所述“有些花朵开在高高的树上,有些果实结在深深的地下。”树上的花时刻让人们抬头仰望自己,地下的果却把自己隐藏,默默充实着营养。比之夸浮的树上花,我更爱谦逊的地下果,因那果实“接了地气”更朴实,更真切。还是鱼友桃花氏说的精准:“(三湖)玩玩得了,又不是科学家。我们充其量有饲养经验不具备分类和物种行为鉴别能力。”我窃念,人是不可自负的,特别是不可假装自负。自负久了,便信以为真,迷幻的魅影很容易遮蔽双眼,扭曲思想。一来二去,精神便如同吸食了鸦片一般,终日处于自我陶醉的境地。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追求形式,在塑造虚荣。渐渐地,对形式的迷恋超越了对成果的期盼,对虚荣的爱慕超越了对现实的认同。形式和虚荣最终会淹没成果和现实,当繁华落尽,只能剩下一片空白,什么也留不下,什么也记不住。

    对于“三湖”慈鲷,我是惭愧的。细算,98年我因执迷于“非洲鱼”的多彩和多样,认识了马拉威湖慈鲷,02年因赞叹六间的大气和蝴蝶的憨顽认识了坦葛依克湖慈鲷,06年因惊讶太阳神和斑马天使的浓艳,认识了维多利亚湖慈鲷。弹指十余年,却不曾进步,套用一鱼友的话来说,至今我仍然停留在有很多“弱智”问题的启蒙阶段,标本是慵懒之人,对鱼,本是闲暇爱好,不愿受那很多累。因此,目前大多数品种那绕口的地域名称我依然记不住,也不打算都记住。再看金鱼,想法却有不同;原生态鱼玩的是自然,金鱼玩的是文化。望着盆中的金鱼,总能“嗅”出一种历史的味道。金鱼自身那由内而外溢出的文化气息和身上迸发出的岁月厚重感是世上任何一种鱼也无法比拟的。每每静心拜赏,都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以至于越养越不敢养,低头看鱼,心里却在仰视。养鱼越久,越发现了对鱼的无知;我不知“三湖”之间的基因关联和真实的行为模式,更读不懂金鱼特有的艺术韵味和沧桑之感。但是依然很庆幸,我能知道自己是无知的,没有明明不知而假装去知,更没有不知自己无知而终日洋洋得意,于此,尚且还没有迷失自我,还没有因为知晓了自己的无知而去伪装修饰。能做个赏鱼的“弱智”也无妨,我不会因被视作是个“鱼弱智”而感到羞耻,相反,或许这样更洒脱,更自由,更能回归那份爱鱼的纯真吧。

    在这个处处讲文化实则处处没文化的环境里,万事都打烙着商业的印记,文化搭台商业唱戏早已如同春耕秋收夏雨冬雪一样自然。纸醉金迷的大气候中,人们愈发难以理清自我。当遍地冒出无数 “文化人”的时候,抬眼望去,多不过是带着伪装的面具和追功逐利的身影。甚至一些所谓的大学生交谈中竟能将调侃解读为调戏,将世俗解读为低俗。比之王世襄老先生将世俗书写成文化的学识,这位大学生的学知,可教我这没念过几天书的文盲视为“圣贤”(胜嫌)了!倒是fong哥,常在网间调侃自己“没文化”,然而fong哥的言行作为,却实实在在体现着他对文化的理解和自身的修为素养。鱼的知识是可以不知的,但面对人生的迷惑却又不得不去探知,这便是生活。Fong哥曾担忧我凡事都会透过外表去看本质,这样会失去很多乐趣,也会身心疲倦。我自认Fong哥的担忧过虑了,标本肤浅,仅能看到本质,却看不透本质。即将而立之年的我,对赏鱼,带着稚嫩小儿的纯真朴实。对人生,又总有着不惑之年的迷茫和焦虑,姑且就唤作“单纯的迷茫”吧。我读不透世俗,所以不懂生活。看不清魅惑,所以不懂世故。找不到方向,所以无法释怀。总之,是个稀里糊涂的人。人生,能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能一直糊涂,却也是一种幸福。

    林老师在《考槃“鱼”事》的最后有着这样一句话:“清理完鱼槽,搬张凳子,地上铺张报纸,趁着晌午煦暖的阳光敲松子,吃。一粒,一粒……最好的日子。”这句话粗一看不觉新奇,但深一想方觉意境深远。敲松子,不是吃,也不是一粒粒的吃,而是吃,一粒,一粒。停顿间道出了细腻,说出了要懂得去品味生活和学会享受简单生活的意境,短短字句中,隐藏着人生处世的哲学。念及于此,我暗自感叹;幸亏金鱼是听不懂汉语,看不懂汉字的,否则,林老师家那百多条金鱼,日日耳闻目染,必定条条都能在哲学上大有作为,全不似当今浮世间那些道貌岸然,披着文化外套做着粗鄙之事之徒能攀比的了的。想起郑板桥看过徐渭画作后的一句感言,标本在此戏拟一句:“(我)甘愿俯首拜在林老师门下为一走狗!”



林老师新买来的兰寿,戏称此鱼可当做鱼标本,理由是因为这鱼看上去“傻乎乎”的,倒也符合我的本性,哈哈。

    章节五:念水叹零
    很早前就有前辈劝诫我;年轻时不要养金鱼,因为不懂得欣赏。时至今日,再回味这句话,是对的。金鱼并非是简单的一种鱼,在它身上更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印记。赏玩金鱼时,只注重型和色尚略显肤浅,高端的,往往能吟出金鱼特有的鱼之味。这需要品味,需要发掘,需要感受。于此,我是不行,读不懂金鱼,仅是一个起哄的“混混”。但我心中却始终带着对金鱼偏执的喜爱,情愿做个“混混”而不愿放下那份执着。对生活也是如此,即便读不懂生活,也要带着这份执,一步一步的在探索。美国漫画家吉姆戴维斯曾在他著名的作品《加菲猫》中,借猫之口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就像是泡热水澡,泡的时候很舒服,但是泡的时间越久,身上的皱纹就越多。”还是吉姆,又曾说过“生活就像是打牌,如果你没赢,那你就输了。”我不知自己身上已经留下了多少“皱纹”,更不敢去思索在生活中的输赢。唯一能做的,便是憧憬;对鱼的憧憬,对水的憧憬,对梦想的憧憬,对未来的憧憬。当心灵经岁月冲刷后才发现,欲憧憬,也仅能憧憬,因为不会有答案,不会有结果。正如人生是一个圈套那样,明知会死去,化为尘土,却也要踌躇的活着,还要带着憧憬。至此,人只能去承受,再去领悟,再去谦卑。

    标本进入社会较早,不敢说阅人无数,也因工作之便识人不少。挣扎在岁月的激流中,体会着命运的沉浮,淘不尽那一张张各异的嘴脸。现实是乏味的,因而我内心总是怀揣着望鱼观水的幽梦。幸好,梦鱼时还能有个亦商亦友的去处。掐指算,至今年暑热之际,和专业出售“三湖”慈鲷的碧程水族相识便有十年了,这许多年来,碧程算是我去的最勤之处。去店里,聊着鱼,望着鱼,散了心中的乱。尤记去年4月某日,结束了在单位装修现场的纷争,看天色尚早,带着对工程进展的不满和满身的泥水,欲跑去碧程赏鱼宽心。我原是个慵懒自适之人,不懂修饰边幅,那日在单位,亲自上手体验了半天劳作之苦,人,已然是蓬头垢面;裤子上满是尘土,鞋上沾着泥污,一副难民的样貌。而本人却不觉惭愧,带着污渍的朴质,拦了辆车,直奔十里河。

    其时正爱剑沙,既爱细鳞内敛柔和之色,也爱“巨型”纷纭绚烂之彩,家中鱼缸里杂七杂八的揣了数十条,密密麻麻,却还觉不够。进店,补了几条“巨型兰花”和彩虹聊起了人事鱼事。与其说相识碧程十年,倒不如说相识虹姐十年更贴切,从最初至今,与我最熟的便是虹姐。我很欣赏虹姐做人的睿智,也很敬佩虹姐做事的魄力,同龄人,交流没有代沟。因回家顺路,每次来做客,都是等闭店后一同离开。锁门时,虹姐说要去和平里等一位养MOBA的鱼友,问我是否同去。那段时日恰有创业之念,正想求教虹姐有何建议又苦于时间有限话不得多说,此举可谓天随人愿了。和平西桥,十字路口旁的西点店里,虹姐安顿好满身泥污犹如难民的我以后,端来了咖啡和糕点。浓香的卡布基若在手时,才自觉我这窘状和这个氛围是多么格格不入。

    聊了很久很久,咖啡早已饮尽。忽听电话铃响,虹姐急忙出了店门,不多时,将那位养MOBA的鱼友领至桌旁。我知自己仅是个赏鱼的“混混”, 鱼理不通。故素来不与同好相见,若无奈“狭路相逢”也多是谨言慎语。而这次,所来之人是虹姐的客人,更不敢怠慢。因此,见这位先生昂头阔步翩翩而至,急忙起身相迎。先生好气度,入座后立时侃侃而谈。讲的,多是MOBA细碎之事,如拉丝,如繁殖。我也曾养过一群MOBA,两年不到,后因鱼太大太多而缸太小太窄只得作罢。对于MOBA,我亦有过点滴经验和心得,却多是皮毛,浅薄得很。此次听先生宏论,自觉长了不少学识。先生言毕,上下打量了我一眼,问道“养的什么鱼?”已经察觉到在这清雅环境内格外突兀的我,有些尴尬,腼腆答道“剑沙。”先生不理,和虹姐说了几句别的,大意是新开了鱼缸,想试试蝴蝶。转头漫不经心的又问:“你觉得养什么好?”依旧腼腆答道:“蝴蝶我再不敢碰,还是剑沙好些。”此时,先生面朝我,目光却似看非看,神情更似首长训话一般,再问:“你觉得剑沙好养?”我顿时不安,惶恐回道:“还算皮实,也很温和漂亮,群游鱼就是价格略高,若想将倾心的品种拼凑上几十条,怕要耗资万元有余,于此,我有些力不从心了”说的本是心里话,却不想,话音未尽,先生便爽朗笑道:“一万多块钱还算贵啊……”后面的话记不清了,只记得先生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优越感,眼神中充满了不屑甚至嘲弄。

    其后,先生再未夹上我一眼,与我说上一句话。和虹姐谈完正事,没有道别,头也不回的翩翩离开,那身姿正如同他昂着头翩翩而来一般。那份姿态,让我分不清是因MOBA要比剑沙的档次高,还是因养MOBA的人要比养剑沙的人层次高。将他送出店外,看着他消失在来往穿梭的人群中,4月暖春的傍晚,依旧暗藏着些许凉意。我记不住先生的网名,想不起先生的容貌,只有他的表情被我深深记下。这段时间里,每当我在生活上遇到挫折阻力,将心中那渴望鱼期盼水的一帘幽梦卷起,意欲借此暂时逃辟现实的时候。忆起先生的表情、目光和话语,寐寤的幻像便会立时破碎的无影无踪,恍惚间恰似一记耳光扇来,再不敢有梦。原来,那现实和梦境仅一步之遥,相互交织间,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时而温馨,时而冷漠。故而,我是要谢谢那位先生对我的鄙夷的,在被轻视中,让我更真实的认清了自己,把我从迷幻的梦境中踢出,滚落回了现实。

    再言鱼事,看习惯了圈内的雍容华贵,便觉养鱼奢靡。正如同诗词读多了,便觉精神特超迈,电视剧(国产)看多了,便觉生活特幸福。而这些不过是虚渺的迷幻,南柯美梦一般,梦醒时分回首寻觅时,才发现多是幽隐无痕的自我催眠。这两年间,愈发知晓了自己的肤浅,读书时,惊觉再也翻不动历史和诗词,倒是描写人生百态的小说,霎时堆满了书柜。读得多了,读出了人生的酸楚。而品读佳作,依然能看到拘泥于形式的寡淡,那本被西方视作了解中国近代农民生活钥匙的《活着》,作者将主人公投入特殊的大环境中,又将世间一切惨痛集于主人公一身,读过数遍,细回味,过于矫情,描写的太过悲惨,倒让人感到不实,难以共鸣。再读那本《推拿》,没有大悲凉,只有小酸楚,轻描淡写间,将一幕幕微不足道的小酸楚熔于一炉,酿成了一杯苦酒,只读了一遍,便觉辛酸,至今尚不敢读二遍。可见,细节之处才见真情,屏蔽迷幻方显朴实。

    鱼的迷幻,当是人对物质的迷恋和崇拜以及对形式的推崇和执着。赏鱼的心揉进了对物欲的沉醉,便会偏离了本质。曾有一鱼友,对奢华的豪缸和名贵的品种很是敏感,不时会从网间摘录一些富贵逼人的图片发给我,晃得我满眼迷离。看着这些,我是毫无兴趣的。与其去观赏他人养鱼的财力,我更愿意去发掘他人养鱼的真情。富足的当下,大款小资比比皆是,有条件能将赏玩引致奢华之人,不在少数。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远在大洋彼岸住别墅的美籍鱼友,能将自家游泳池改成了金鱼池,此景,让没见过世面的我颇觉有趣。但新奇过后,倒也觉平常,人家有条件,自然能玩的洒脱。日后即便有人告诉我谁谁在家建了座200平米的鱼缸,我也不会感到惊讶,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金钱万能的时代,钱能做到的,人必定都会去尝试,没什么可值得惊叹的。而让我感到惊叹的,还是玩鱼的真性情。数日前,和一鱼友网间闲聊,对方谈及我很欣赏的一位前辈,因家中格局所限,为养鱼,迫于无奈,竟然推到了一面墙(非承重墙),垒起了鱼缸!话进耳中,不禁令我拍案叫绝!此举标本虽不赞同,却被前辈爱鱼的执着深深震撼!脑中一遍遍幻想着那个场面,越想越觉前辈豪气冲天!尤似那林教头,同样迫于无奈,只得斩仇人,烧草场。熊熊火光中,西风冷月下,叹息过后,挑了酒葫芦,提枪踏雪从容而去,那背影,尽显了英雄本色。思绪再回到前辈推墙铸缸之事,这等爱鱼的豪迈,岂是那些依托金钱物质之举所能相提并论的?痛快!痛快得很!真爱鱼人!真豪爽人!对此,我不无夸张的去想;能偶然听到此等豪迈之事,标本当饮酒一杯,以示相庆。能有幸结识前辈这样真爱鱼之人,标本当大醉一场,以示无憾。前辈那细节之处的真情,最显本性。

    从元旦伊始至今,每日碌碌无为,渐渐少了和鱼友间的攀谈。总用琐事繁杂为由,独自隐于家中望着潺潺轮回的水,赏着悠悠摇摆的鱼。从和鱼友天南地北的乱侃,到躲在一隅守着清静,说到底,还是气象小了。也难怪,心中无论是对人生,还是对赏鱼的理解,都愈发恍惚。偶尔从混沌中醒来,却依旧分不清自己究竟身处在梦境里还是现实中。迷迷糊糊间,屈指数着庸常的日子。现实中,人是会有执着的。而我,总想不起执着过什么,只有望着水,才忆起执着就在身边,想将这份身边的执着梳理清晰,又发现看不到执着的未来。辗转间,原来现实也不过是场幽寂的梦境。梦总是会醒的,就像我所爱的雪会融化,我所爱的冬季就要远去。试着想要感受冬的温暖,寻来一个砂锅,买来二斤羊肉,辅以大枣、白萝卜、山药、枸杞和香菜,慢慢炖。看着肉汤沸腾翻滚,香气四溢,取一块肉入口,鲜嫩无比,尝不够这冬的滋味。冬的滋味,可用美食来感受,而人生的滋味,却要用心去体会。翻阅的脸谱越多,越感到这个时代里情商最重要。言及情商,情窦初开的多会想到风花雪月。我却不同,窃以为智商高的人看事最准,情商高的人看人最准。可事在人为,恰逢如今当下游戏又是人玩人,人吃人的规则。由此可见,智商高远不及情商高来的实用。此外,为了自我标榜,人们更喜欢给自身贴满标签,且只有标签是不够的,还需宣传,故而去听,满耳假大空,去看,天空上飘满了牛。还是家中的鱼好些,只用观其行,不用听其言,因此少了世人的那些虚浮,看上去真切。

    老师有言——少读鸡零狗碎的书。但是这两年我却是一直在读鸡零狗碎的书,意欲从中找寻鸡零狗碎的乐趣,想要去读懂世俗,读懂生活,到头来,只弄得满身鸡毛。偶尔放下手中的闲书,偷窥几位前辈们的作为,才发现前辈们守着鱼池,读着水,赏着鱼,体会着人生,感受着生活,不问其它。而我,终日对着清澈的水参悟,心底里依然装满了世间的沉浮虚幻,自己那颗参不透清水的拙心,可谓最粗鄙,最肤浅,实为蠢人一个。我没有林老师那“与鱼耳鬓厮磨,不问春夏秋冬”的意境,也没有清水氏那“隐隐一红影,悠然参差翠藻中,桃华落尽,一身憔悴养绿波,抬头时有梦还有鱼。”的真情。有的,只是对水的憧憬。望着水面,看倒影在水皮波动下顿时支离破碎,才知晓了自己的微不足道。只能去念水,去望水。念着,念着,念出了自己的卑微。望着,望着,忘记了自己。朝花夕拾间,记不起自己曾经是否有过醉人的笑容。滚滚红尘中,我更愿化作一尾红磷,享受着水的清雅,感受着水的朴质。想起了几米的话;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忘记的,是不是就没发生过?或许,那缸中潺潺的流水声,因融入了人的爱慕,融入了鱼的感情,反复轮回间,默默演凑出了真挚的咏叹调,如此的悠扬,如此的舒缓,细心体会,直叫人动容………………


    后记:
    自幼扶着鱼盆长大的我,许是对鱼的感情太深了。印象里,从小至今,房中总是有鱼伴随着我的。以前不懂赏鱼,三年前,重新拾起儿时旧梦,从懵懂中渐渐粗浅的认识了金鱼,因受到金鱼自身散发出浓郁的文化影响,我开始尝试用文字来记录鱼事,这一写,便收不了手,杂七杂八的乱的很,而每年,也都试着写下一个总结稿,算是对自己一年来赏鱼的梳理。10年初冬,试着写下了《激情 内敛 说养鱼》 11年夏末,试着写下了《一钵水已满,却倒(道)不尽锦鳞真情》这篇《念水的咏叹调》完成于13年初,也算是对12年一年的鱼事人事的整理。这些年间,于打字上,标本得到过不少鱼友的支持和肯定,在此深深谢过。但很多朋友在肯定不才的拙字时都会提及观念二字,这里,我是要解释一下的;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曾说过;“于我而言,写作是服务于我自己,将故事告诉我自己的一种行为。”“任何创作的第一读者都是自己。”因此,标本写写东西,自娱自乐,万不敢有传达观念的想法,各位能耐着性子来看,我便很感动了,还请大家就当做是个故事,看后忘记就好。至于创作,林老师说得最好:“于作文,抒情不如议论,议论不如记叙。”翻看过往,标本写的最多的,便是抒情,由此可见标本的思想是多么浅薄,水平多么有限。而书写格式和措辞,比之几位老师前辈的文笔,我不过是小学生作文的水平。故而,标本是从不敢将自己所写的文字称作文章的。

    数月前,曾有一年轻的鱼友在网间十分不屑和傲慢的对我说“(你)能写几篇文章又怎样!”我淡然一笑,不知该回些什么。对于自己,我很清晰。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因故没能多读上几天书,真正的文盲一个。好在我还没有学会为此来伪装自己,面对自身没文化的事实很坦然,绝不会因没文化还要给自己披上高学历,虚伪的外套。如此说来,能有闲情逸致写上些文字,仅是对自己的一个梳理,一个记录罢了。倒是想和这位小友说上两句,言鱼事,比之道听途说,躬身而行更贴妥。正如没进过梨园剧场亲身感受京剧在舞台上那惊心动魄,气势恢宏的震撼,便永远无法知晓国粹的精髓。故此,对于没接触过鱼和事,最好不要妄言菲薄。言生活,比之带着市井之心,终日碎碎叨叨,八卦低俗的关心他人隐私,不如有空去尝试读上两本书,哪怕是味同鸡肋缺乏营养的读物,也能暂且归还内心一份清静。

     谨以此文向清水兄的《执着》和林老师的《亦书亦鱼》致敬。同时,送给理不清赏鱼,品不懂生活的自己。


                                                                
                                                                                                                                                              2013111日启
                                                                                                                                                              2013131日终
                                                                                                   鱼标本


1条评分兰寿币+500
玉面胖头鱼 兰寿币 +500 如此宏文,如无过人只见,沉心之敛,真情之切,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盼再见好文! 2013-02-02
离线五色苗苗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1-31
欣赏,学习。。
离线znhll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1-31
看看
离线联想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1-31
欣赏
离线yang91093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1-31
     瞧瞧..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1-31
经典中的经典!学习了……那尾黑色金鱼是什么品种?是日狮吗?烦请告知 哈哈
离线逆风飞扬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1-31
阳光房好
离线小河弯弯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1-31
好环境
离线鱼随水影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1-31
佳作,欣赏。
离线飞跃31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1-31
学到了!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