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2
  • 31178阅读
  • 92回复

鱼乎?人乎?(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林海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0-19
忙乎半天,总算完工。算是对这段日子所思所想的一个总结吧。不经之谈,交由大家评说了,谢谢!

  在说国寿的风格之前,笔者还是虚晃一枪,先讲日寿。
  闻一多先生说,诗是戴着镣銬跳舞,用到日寿上正是恰切。你看它通体每个部位,从龙吻、目先到背幅、尾皿,都有名目繁多的讲究,这正如作古诗时,要注重平仄,韵脚,对仗、用典,受制于如此多的规矩,还要把意思表达完美,还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非苦心造诣而不得。而日寿之美,正在于它的每一条品评标准,都是美的经验的提炼与结晶,而这标准,又总是以制造挑战为乐趣:在沉重的“镣铐”下要生出轻灵的胴体,在多元素的制衡中要育出富于张力的和谐,这工程,非如琢如磨如何成就?
  正因如此,我们称日寿为艺术品并不为过,抱着艺术审美的情趣去欣赏它才正得其所。十一期间和僵鱼老师一席谈,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听兰寿法”:“你看兰寿的侧视,从头部一直到背弧的高点就像一支乐曲逐渐进入高潮,但它不能一味高下去(那是声嘶力竭,呵呵),在高点处它又柔和地回落到尾柄处,完成一个优雅的起落。进而,如果尾巴也回落,整条鱼就会显得泄劲儿,所以好兰寿尾部与背弯一定要有锐角,尾巴翘起,便是从低潮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诚然,品评一条好兰寿确能“听”出悦人的节奏和韵律,这一点,日寿也做到了,只不过它的“俯视”比“侧视”更为动听。
  好了,对日寿的赞辞到此为止。而本文更想说的是,我在观看日寿品评大会的光盘时,所隐隐听到了一种不详之音——不是大会前不知趣的鸦啼,而是一条条美仑美奂的日寿在我心弦上拔动的莫名的哀响。我忽然醒悟:日寿,其实是一种绝决的产物;而日本,本就是一个绝决的民族!
  记得一位旅日的中国作家曾说过:日本这么个弹丸小国,为什么总能干出二战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原因在于日本只是大洋中的一座孤岛,它时时有被海啸、地震以及外族毁灭的危机意识,而又进退无路,没有回旋余地。正如一条被逼到墙角的狗总会殊死一搏,灵魂深处的绝望感让日本人做起事来,总是无所不用其极。做事绝决,成了日本人存身立命的法则,也是他在娘胎里就具备的竞争优势:日本物产有限,但他可以别国进口原料或半成品,做出高、精、尖的产品,让别国无形中变成了它的廉价劳力。日本没有金鱼,但他可以从中国引进,改良培育出日寿,并让中国人对之趋之若骛,重金难求。回顾中日百年交往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这种绝决,也让日本人常常误入歧途。因为绝决,本就意味着是分寸感的丧失。这里不谈剖腹自杀那类血腥玩艺儿,且以地金的六鳞制作为例,生剥鱼鳞以求色彩独特,这就近乎病态而偏离了养育生灵的本义。而绝决最终导致的,则是让事物趋于僵化,堙没生气。所谓物极必反,认准一种可能性并将其推到极致,也就丧失了其他的可能性,而可能性的丰富与否,往往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潜能和创生力究竟有多大。这一点,日本金鱼其实已显现了出来。
  在我的印象里,在日本除了兰寿被推崇为“金鱼之王”而风行繁盛,其他品种,如地金、南京等等,已被搁至一隅,而它们的样子简直就像憋屈的小丑,其形态已经偏离了金鱼的底蕴,出“文”入“野”,说它是热带鱼也有人信。而日寿虽然有什么“协会系”、“宇野系”,但总体上是俯视长板模子上的局部变化,是在黄豆粒上做微雕,看久了便有精致有余,而洒脱不足之感。再说养殖。我看伊东的渔场《礼仪篇》时,真有几分诚惶诚恐,连人的阴影都不能投到池水上,这是奉鱼为神灵,却失去了一份平常心。后来和天版聊,才知日寿由于长期守着一个品系繁殖,鱼体免疫力下降,人影真的会导致烂鳃,而有的烂鳃能让鱼在两小时内暴毙。这也印证了笔者的推想:绝决的总是脆弱的,这日本的自杀美学,希望不要在金鱼上得到印证。
  那么国寿呢?在我看来,国寿之优势正在于它的“不绝决”,在于生育它的中国土地知道什么叫有容乃大,什么叫厚德载物。想一想中国的幅员多么辽阔,中国的地域文化又是多么各具特色,而这孕育着无穷的可能性,孕育着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同一拔五花鱼,在北方南方能养出不同的格调;同是虎头鱼,北方能出王字虎头,南方能养出寿星、猫狮。上篇提到的国寿不乏好苗头,原因也在于此。更何况,我们还有一百多个品种作为为宝贵的基因库,只要基因还在,就不怕造不出好东东——天版在《五花狂想曲》的开篇说,“只要是中国人想要培养出来的颜色,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只要我们有志气,这就绝对不是传说。但日本人敢说吗?未必!它的资源特点、它的思维模式都可能让它抱着日寿一直“绝决”下去,特别是当绝决成为一种自恋之后。
  因此论到国寿的风格,笔者最想说的,就是一定要保持多样性。首先,是金鱼品种的多样性,因为我们无法预测哪个品种会对兰寿的演变产生关键影响,哪个品种会发展出比兰寿更为卓异的特征,而遗失了一个品种,追回它绝不是三年五载的事。不幸的是,我也一度是兰寿的盲目崇拜者,眼中只认兰寿,视其他鱼为无物。直到十一期间买了对黑白狮子头,还有僵鱼老师送的猫狮,放在缸里细细品味,才发现真是各有看头,才对过往的偏见进行了反思。我想鱼友们即使独认兰寿,也总需要审美调节吧。失去了蝶尾的婀娜,哪来兰寿的庄重;失去了珍珠的逗趣,哪来兰寿的沉雄。而很多鱼友之所以对别的品种不屑一顾,实是因为如今好货真是凤毛麟角——前几天“海外传真”贴了条新加坡鱼展的短尾皮球珠子,倒真让人开了眼。为什么没好货呢?一是养家不争气,二和市场引导有关。在此我呼吁鱼友们,与其花三百块钱买两条烂寿,不如花一百花买一对精品狮子头。抛去自己跟风追风的念头,特别是在兰寿市场面目狰狞的时候。
  其次,在国寿风格上,也应坚持多样性。我们引进日寿,归根结蒂是要引进日寿的优良基因,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寿。我们培育不出正宗的日寿,因为气候水土不同,所谓风物宜人性,对鱼亦是如此;我们也不必培育正宗的日寿,因为文化传统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培育了人们未见喜欢。我们更不能把培育出正宗日寿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因为金鱼不同于猫狗,其间蕴含着太多人的创造性因素;本是中国的国粹,却要奉东瀛为圭臬,这在民族自尊心上难以接受。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培育,国寿已经具备了不少优秀特征,比如宽背高身,在侧视上就强于日寿,而像魁梧饱满的黑寿,就可以与日寿争锋。下一步,本该继续把特色做足做精,不料现在是养鱼的不求精进,买鱼的也是没头苍蝇。我常看到一些满腹经伦的大虾,抄起一条圆板小寿品评道:“这条不灵,尾肩不平,吻突也不够大。”殊不知,圆板寿要想不栽头,尾肩就几乎做不到180度,这从鱼的生理结构上就能分析出来;而像日寿那样长出两个齐腮宽的龙吻,对于圆板寿来说也未必好看。如此拿日寿的标准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这对国寿的发展不会有什么好处。
  那么,对于国寿已经显现出的仅管尚不成熟但也弥足珍贵的多样性,应该如何引导;如果日寿的标准不能移植,那究竟还要不要标准?要什么标准?笔者见识有限——至今尚未通游一遍福州鱼场,也未见多少好的样板,不敢妄发议论。只想阐述一点,那就是回归到中国美学的传统:“以形写神”,“以神御形”。拘泥于形,容易陷入教条主义,我们不能拿日寿成熟的尺度去量未成熟的国寿,正如我们不能拿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孩子。而专注于神,可让我们更准确地抓住形的本质,最终达到形神兼备。比如,对兰寿头绒散和紧的争论,笔者认为,在日寿那么谨严的身段上配个开花脑袋,肯定是一个败笔;而在国寿壮硕的腰背前顶一朵大菊,却未尝不成情趣。如果我们看看八大山人笔下谵妄的怪鸟,就知落宕狂狷自是一种风格,而有的散绒大虎寿,确有这样的气势和神韵。在网间总看到一些鱼友评鱼说:“可惜,是个散绒”。我不知这标准从何而来,道理何在?它是从一条鱼的整体出发做细部的分析,还是仅仅照搬他方标准,或以个人喜好为绳墨。希望对于国寿,鱼友们还是要多些宽容和耐心,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期待着它新的可能,新的精彩。
  本文开头说日寿就像戴着镣铐跳舞,其实就本性而言,这并非我之所爱。看多了日寿,总觉得它像魏晋的骈体文,四六句,对仗工整,词藻华丽,但过于拘泥于形式,而缺少一股充塞宇宙间的浩荡之气。或许,未来的国寿会像唐诗宋词,要不就回到楚辞、汉大斌吧。那才是一个泱泱大国的雍容气度,而日寿,最多、也理应只是其中的一种风格而已。
[ 此贴被林海在2006-10-19 16:46重新编辑 ]
离线牧渔人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0-19
拜读。
离线龟龟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0-1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0-19
好文章
离线reinhard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0-19
看后豁然开朗啊。
离线颂歌世界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0-19
林海兄真能写,好文
离线优哉游哉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0-19
好文!好文!理想---------------------------------现实!真的很远!
离线爱鱼的人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0-19
好文章,超级的顶。
离线牧渔人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10-19
其实环肥燕瘦,各有所爱。
但既然有评选标准,又想参加评选,那只能按照标准来,就像现在的选美。但标准还是有一定时代性和代表性的。
如果我们不拘泥标准,就比较容易找到真爱了。
离线老杜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10-19
到底是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啊!